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96章宇宙的尽头是带货
巧了,正如郭家父子在讨论羊毛一样,邵勋也在和随驾南下的拓跋鲜卑子弟谈论此事。
邺城桑梓苑中有西域胡商带来的所谓织机,十分离谱。
那玩意其实是在邺城就地组装的,十分巨大,立起来几乎有房屋那么高,纺锤悬挂而下,一个人用手旋转着纺线,并用卷线杆卷线,另一个人准备粗纱并将其绕成盘状。
织布在机器顶端的横梁上进行,织好的布就被卷在横梁上。
整个过程几乎全是手工,机器似乎只提供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作用。
简而言之一句话,效率很低。
邵勋觉得真正的毛纺机器肯定不是这样的,这批胡商带过来的太落后了。
动物纤维这玩意,最早是游牧民族拿来使用,但真正技术发展,基本都是进入农耕地区以后。
但中国古代农耕地区极少用羊毛、骆驼毛之类的动物纤维纺织,即便一时兴起,发展了相关技术,很快也会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毛纺真正得到大发展,其实是在中亚城邦国家,他们有相当的文明水平,有文字,有各种相关技术,能发展出游牧民族难以掌握的复杂机器,最终向东、向西传播。
中国出土的毛织品实物绝大部分都在新疆,可见一斑。
这种毛纺技术向东传播的过程不太顺利,因为中原有丝绸纺织,但向西传入地中海后,立刻引起了当地人的喜爱,他们现在的主要织物就是毛布和麻布。
邵勋觉得,要想找到真正先进的毛纺机器,得去中亚城邦国家找——明末《天工开物》就提及毛纺,“机织、羊种皆彼时归夷传来,故至今织工皆其族类,中国无典也。”
“羊毛一物,极能御寒。”邵勋手里拿着一块织好的毛布,道:“或有种种缺陷,毛短、粗、硬,不能直接纺,需得先净毛、弹毛,然后捻纺成纱线……”
邵勋将毛布递到仆固听手中,说道:“看看如何。”
“比毡毯细软多了。”仆固听仔细摸了摸,说道。
邵勋忍俊不禁。
制毡处理羊毛的标准可比纺纱织布低多了,大体是将羊毛平铺,加湿加热,然后捶打碾压,即施加外力,让羊毛自然缠结,有的甚至根本不去除羊毛上的油脂,技术含量很低。
正宗去油处理过的羊毛,纺纱成线,再织造成布,技术含量高,自然比毡毯细软。
邵勋又拿出一块毛布,看向黄门侍郎阴元,道:“卿乃敦煌人,可知此物叫什么?”
“罽(ji),即西胡所织之布。”阴元答道:“西域有罽宾国,人工巧,善于织罽、刺文绣。汉高曾下令禁止商徒穿锦、绣、绮、縠、罽,其将罽与锦绣并列,可见其贵重。”
“汉时便有罽,为何今世少见?”邵勋问道。
“许是太贵了。”阴元说道:“汉侍中窦固寄钱八十万,只市得杂罽十余张。”
“窦固买罽作甚?”
“汉时公侯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罽铺于上方,较为暖和。其实直至三国,此物仍时不时出现。”阴元说道:“汉末孙坚常着赤罽帻,以为身份贵重。魏文又赐吴王太子罽二张。至晋,凉州羯人仍然会织罽,臣以为刘侍中部众之中,应有会织造此物者。罽,西胡毳(cui)布也。”
刘闰中闻言愕然。
羯人确实是正宗“西胡”,问题是——
“陛下,上党羯人善沤麻,这种祖上传下来的技艺,已然很难找寻了。”刘闰中赧然道:“要不臣再回去问问?”
生活作风太过奢靡,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有苦就躲,有福就享,因为生性太过喜爱享受,余袅袅被看她不顺眼的主神贬到专门往年代文里做任务的部门。让她去那个什么都贫瘠的年代里可着劲儿地吃苦受罪,但是!想让她受罪?她偏不!没有条件享福,就创造条件享福!抢走女主的大腿,吃香的喝辣的,考大学开小店,干什么成什么!1八零年代真假千金娇气美人袅袅VS清冷禁欲哥哥2开局两个娃被迫当奶妈娇软美人姑姑VS黑市糙汉大佬3七零年代下乡女知青娇气城里女知青VS骨健筋强乡下泥腿子4年...
...
...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