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算盘掏出来,算一算家里今年的收成。
殷乐带着四个孩子去收租子,拿回来稻谷12500斤,黄豆1100斤。
自家五亩西瓜地卖了72两银子,五亩稻田产出稻谷2300斤。
粮税减免,所以得到的便是全部的。
上半年还有不少余粮,这次添一些进来凑齐一万斤囤着,余下多出来的八千斤稻谷全部以三文一斤的价格卖了24两银子。
黄豆全部留着自己吃,李氏厨艺好,豆浆、豆花、豆腐都换着花样做。
还能发发黄豆,冬天当新鲜蔬菜吃。
又或者多做些豆腐,然后加工成各种口味儿的豆干。
秦瑶倒是想过再弄个增项,比如把李氏做的豆干拿出去酒楼出售什么的。
不过后面算了算成本和收益,香料价高,豆干制作时间长,人力也有限,加上镇上和县里本来就有人做这个,竞争力大,累死李氏也没什么赚头,果断放弃。
还是做给自家人吃好了。
最后一笔账目拨完,算盘上便是秦瑶现在手上的全部现银数额,一千一百九十六两。
第527章看榜
九月刚刚到来,官府便派下人来,催促粮税。
所幸村里的粮税都已经收齐,秦瑶得令次日,便组织村中青壮将粮食送到县里粮仓,圆满完成税收任务。
如此,忙碌的秋收总算结束,秦瑶这个村长也得以松口气。
不过这期间,官府又来要了十几个徭役前往邻镇修筑河堤。
这种在县内的徭役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因为是重体力活,官府会给每人每天发四斤粮,不需要自带食物。
就是苦了家里人,在秋收这么重要的关头损失一名强劳动力,会辛苦很多。
这种时候,刘家村村民才会欣喜发现,村里忙忙碌碌这一年,自家居然已经有了可以请短工的余钱。
而这一切,都是文具厂的功劳。
看着全村人一起集资重新修建起来的文具厂一点点成型,刘家村全体村民都十分期待它建成后会给村里带来怎样的巨大变化。
不过在新工厂修建完毕之前,村里另外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已先竣工。
学堂建好了。
孩子们有书可以读了。
学堂开门仪式进行这天,秦瑶也如约把自己请下河村铁匠做的奖励勋章带了过来。
给村里那些在学堂积极帮大人们干活的孩子,一人发了一枚。
小来福得了一枚,爱得都不知怎么办好,捧在手心,不舍得带,开心的看着。
那幸福的神情,把大郎兄妹四个羡慕死了。
“阿娘,明年我们就能回村里上学了吗?”
从学堂离开,回家的路上,三郎和四娘期待的问道。
孩子们还没有对各地教学质量不同的认知,以为都是夫子在教,学生们便都是一样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