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立法考成,一目了然!”
“从乾元二载正月开始,考成法实施,朝廷为诸级官吏拟定任务,以考核为准。以能力决定官吏的升迁,而非论资排辈,更非祖上门荫。”
“依旧由政事堂宰相主持考成事宜。”
在文武大臣有心理准备后,李瑄正式颁布考成法。
之前李瑄拜相之时,考成法被文武大臣反对的原因之一,就是打击了门荫入仕的权贵子弟。
没有经历科举,直接当官的官吏,在大唐占据非常大一部分,他们的水平无法经得起考验。
一个饭桶庸才,本一无是处,却因门荫入仕,而成为县令。
其没有政治理想,很容易沉迷于享乐之中,与地方豪强勾结在一起。
那其所在地的百姓,一定会要倒霉。
自古以来,一个县的县令就像是土皇帝一样。
国家有监察御史,但天下一千多个县,监察御史跑断腿也跑不了几个地方。
再加上郡太守不作为,一个县令会成为地方最大的豪强,没有人能遏制。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开创锦衣卫,深入乡里。
直接在县令的头上架起一柄刀。
锦衣卫还可以在暗中监察,制约县令在县中无法无天的权力。
当然,这种情况下,不少官吏会消极摆烂。
有一部分人当官是为政治理想,人生抱负。还有一部分人有自知之明,他们为官只为享乐富贵。
考成法在鞭策官吏的同时,还要将这些不作为的官吏揪出来。
这就是李瑄所说的“立法考成,一目了然”。
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
李瑄以五宰相制度,相互制衡。也是防止一些官吏私下报复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吏,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达郡县。
“臣等遵旨!”
李岘、裴遵庆、刘晏、卢奂、杨绾五名宰相领命。
百官只能应和。
考成的概念已经出现八年,当时文武百官是极为抗拒的。
李瑄也因此直接罢相。
随着时间流逝,李瑄一步步登上巅峰。
又任命诸多能吏充斥朝堂,他们对考成有自信。
其余官吏,也不得不去接受这种事实。
以前李瑄的策令,总会有老臣和他辩经,现在大臣们只是提出疑惑,分析利弊,然后执行。
摊丁入亩和考成法敲定后,朝会暂时落幕。
李瑄又召宰相到政事堂,研究此两条策令的细节。
在策令开始的时候,除了宰相,一定要任命其他一些能干之吏,在地方上检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