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华清宫,李隆基恨不得不上朝,平时朝会也是尽快的完成。
大臣们也方便,在华清宫不需要进行朝礼。
李霅还不明白李瑄今天就要达成自古华夏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到达华清宫的山下后,文武百官们下车步行上山。
山路的雪早已被宫人清扫干净。
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大臣们拾级而上。
有的大臣还不知道李瑄已经从河东回来,看到一袭紫袍的李瑄,觉得十分惊讶。
在去朝堂的路上,李瑄一改往常,没有和谁交谈。
只是和李霅、李季卿、李琅一起,默默地到达半山腰。
李瑄的三兄李琦还在长安,他要辅助京兆尹处理长安事务,这段时间不用参加早朝。
华清宫上朝的地方有两个。
分别在津阳门外的左右,为左朝堂和右朝堂。
左右朝堂的侧翼,分别有一座弘文馆。
今日朝会的地点为右朝堂。
文武百官在雪中等待监礼官宣布入朝。
“铛铛铛……”
钟声敲响,伴随着监礼官的唱籍,文武大臣们进入右朝堂。
此时,天正好亮。
大臣们找到自己的坐席,等待李隆基驾临。
那些闲官想着上早朝后,赶紧回家,在房屋中更为暖和。
即便还要去各衙门办公的官吏,也想着自己的办公地,火炉通红。
右朝堂上空旷,非常冰冷。
朝臣没有穿鞋,脚冻得发麻。
“此河东行天水王有所收敛啊……”
“天水王只是没握到太多把柄而已。他不会无缘无故去抓人。”
“中秋夜宴的《水调歌头》太惊艳了,三个月来无人模仿。希望天水王还能写出类似的词来。”
“是啊……王维、李白一样的才华。况且天水王是韩信、白起那样的将领,又有项羽、冉闵一样的勇武。”
“天水王应该知道野无遗贤之事,他会如何看待呢?”
“有什么办法,事情已经成定局!”
“不知天水王什么时候拜相呢?”
“应该是明年回长安吧!”
在圣人驾临前,大臣们在私下议论纷纷。
从中秋夜宴,到拜相之事,都有人交头接耳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