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今年有二十三人进士及第,他们想看看制举有多少人及第。
贡院外,红纸之上,黑色笔迹。
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
一共十二人。
“制科才十二人啊!”
“今年参加制科的人千多人,才中十二吗?以前不会这么少人的。”
“难道今年考生水平不行?”
“有进士科在前,有能力的士人都考进士去了。”
“没有杜甫啊!天水王亲自见他,不该是徒有虚名的人啊!”
“据说杜甫报名的是诗,他的诗大气磅礴,那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不是凡人能作的?再加上天水王为何他提名,不该不上榜的?”
“咦!这份榜单上好像全是官吏,没有一个白身啊……”
突然间,有人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
制科不单有白身参加,还有一部分八九品的小官,他们没有“进士”的功名,想通过制科及第,在圣人面前露脸,得以提拔。
这类官吏占据应试者的十分之一。
然而这十分之一,却拿到所有的及第名额。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此时,杜甫奔跑至一个榜单旁停下,他迫不及待地挤入人群。
杜甫!
榜单一眼望尽,并没有这两个字,杜甫如晴天霹雳一般,僵持在原地。
他再次落榜了!
而且他又引以为傲的诗文落榜。
他是大诗人杜审言的孙子,认为“诗是吾家事”。
哪怕是一顿饭,都能想出一首诗来。
在这方面落榜,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他告别在洛阳的妻子,信誓旦旦地承诺在及第后,将妻子接至长安。
现在却是……
而且杜甫无法再去找李瑄了,连制科都落第,还有什么颜面呢?
一瞬间,杜甫仿佛直接老去十岁一样。
那种轻狂的气质从他身上远离,一去不复返。
元结也一时怀疑自己。
……
跃龙殿中,李林甫带着十二名制科及第者,面见李隆基。
并且将他们的试卷都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