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大夫真英伟也,一战拓地千里。”
“是啊!这大山大河,尽入我大唐囊中,卫霍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啊!”
“黄河的源头原来是这里,李大夫在柏海擒尺带珠丹,已深入雪域。据说李大夫又是在大雪纷飞中作战,那等场景,何其壮观……”
“神勇无双!现李大夫年轻,今后必还有功勋,百年之后,在太公尚父庙,成为主祭都不为过。”
“李大夫眼光独到,他占领的地方,正好扼制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高地,还有柏海居中,随时支援两地。”
“有此一战,吐蕃必不敢再挑衅我大唐……”
……
李瑄的老朋友李林甫只是看着地图,一语不发。
这功勋卓著,让李林甫这个文臣看了都羨慕。
更羨慕李适之那个老匹夫有李瑄这样的儿子。
三年前的信誓旦旦,现在面对李瑄,有些失去自信。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李瑄扳倒。
他仿佛几年前就坐在偃月堂苦思冥想,而今年偃月堂的花树再次绽放。
这几年光阴岁月,他明明是宰相,也做出几件大事,却感觉自己一直活在李瑄的阴影里。
李瑄总是能料到他做什么一样,剥夺他的吏部尚书和数十使职。
使他把持朝政的梦,成为泡影!
这一张地图出现后,李林甫生出一种有心无力。
而李瑄的入相之势,再明显不过。
哪怕是酒楼茶肆的白身文人,都觉得时机一成熟,李瑄有青年拜相的机会。
自十二月杜有邻案以后,李林甫每日都要到嘉猷观中焚香祷告。
以前他只是因圣人信奉道家,他才跟风在家中兴建道观。
现在他在嘉猷观内,心中却有种如潭水一样的安静。
“诸卿,此功当推崇否?”
李隆基笑看文武大臣议论半天,才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此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功勋,当制定文书,昭告天下,与民同乐!”
左相裴宽出班说道。
这段时间,裴宽非常轻松。一是李林甫不掌三司,失去攻击政敌的犬牙。二是李林甫变得安分,不再有之前那种不可一世。
以前李林甫还是第三宰相的时候,就干出“一鹰挟二兔”,现在回归成一个正常首席宰相的样子。
裴宽的话,让文武大臣附和。
没有人敢说不同的意见。
李隆基令裴宽观看战报,修改为文书,传至郡县。
关于立郡,改军之事,也得到右相和左相的同意。
现在李林甫不敢去否定李瑄的建议。
李瑄有理有据,所获财宝全部上缴国库,李林甫难道还能说李瑄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