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皇帝招贤令范围太广了,固然是求贤,但是也会让自恃身份的人不愿来。他能招来大贤弟子,招不来大贤本人,能招来的只有怀才不遇和期待做出一番事业的人。
但是有一个具体改字编撰字典的工作,大贤们就很愿意来了。
这样一想,朱平发现公孙弘和皇帝想的还挺周到,就是让他个人有些郁闷生气。
「朱卿的忧虑孤也知道,」已经有胆大的人上去解题,小白半眯起眼睛,「朱卿也说了,这些字简单好认了不少,要相信我们大晋官吏的能力。
未来有个别不会认不会写的新字,尽管写现在周篆就好了,又不是不让写。墓碑丶铭文丶祀文丶官印这些,依旧都还用周篆,只是书籍和公文都变一变而已。
这么折磨的周篆都能用,未来简单的周字用起来也应该问题不大吧。」
真不是他有什么奇怪简体字滤镜,周篆和诸国的篆书,他看着都还好,阅读毫无障碍,但写是真的难写,而且还是在帛书丶竹简上写,更麻烦。
还是一步到位,直接简化一下,编书吧,然后等着一大批人在建安宫工作好了,直接开始上纸印。
朱平疑惑:「书?也需要变吗?」
这怎么变,私人的藏书还能逼他们改字重新刻录不成?
而且「折磨」这两个字,陛下你用来说周篆真的好吗??
小白:「私人藏书他们随意,新字改出来后从晋律和历法开始变,还有《字典》,是以后大晋官吏从小必学的。」
朱平好奇:「陛下的《字典》,内容到底是什么?」
一直不说话的公孙弘解释到:「是改后的所有全新晋字,还有字的读音丶字意。」
朱平一愣,其他不说话但一直竖起耳朵的官员也愣了。
字的读音都要规范,那岂不是天下间以后都不只写同一个字,不同乡音的人也要念同一个字音了?
而且还规范字意,这岂不就是开始把不同的诸国文化也开始合流,只要一个晋的文化了?
公孙弘叹气,「只是规定字音,不是禁止说乡音。陛下在外奔波,听了一路各地不同乡音,真是辛苦了。」
众官员侧目,陛下在外奔波是危险又辛苦,但听不懂当地话和遇上胡人比起来,这也能是辛苦吗?
小白也戚戚然道:「孤在外,发现不止当地庶族,连大族和官员都有不少人不会洛京官话。
从前求定和孤说各地大多还是只知乡音,以后一定要让天下人都说上洛京官话。孤出去才知道他所言非虚,决心承他遗志,为他完成这项事业。」
众官员们:啊,陛下你在说什么,我们可也都是先帝臣子,他喜欢抱怨什么,想做什么我们还不知道吗,你这瞎说的有点过分了吧。
唯一一个抱着竹简不停记录的刁无忌心想,到底自己和闵帝也是君臣一场,闵帝对他们也不错,陛下这么说他就这么记吧,陛下是先帝叔叔,想给先帝贴金攒点功绩,他可以稍微无视一二。
朱平很快反应过来,肯定道:「陛下有此心,平愿随陛下一起,为先帝完成遗志!」
其他官员瞅了眼这么上道的御史大夫,也赶紧跟着表态,陛下您放心干,我们也都是先帝臣子,他没完成的事业,我们一起帮先帝完成。
几道题里,有两个人上去各解了一题,小白过去宣布他们通过,又给写上几个同等级新题,把这个难度范围内的数学人才筛出了二十四个,又开始进入下一个难度。
他出题的难度一共就分三个等级,第一波筛出二十四人,第二波筛出十人,最后一波就只有两个了。
又有官员考了这二人,确认他们基础经义都很好后,大司农和太史令直接一人一个,很强势的把人要到自己那里那里。做有品级的属官。
有品级的属官名额没了,还有几个普通小官的名额,第二波其他八个人,大司农很强势的抢走六个,太史令只抢到了两个。
而剩下的十四个人,只能是很遗憾的表示暂时没有官位。不过大司农和太史令还有少府令都表示,只剩无品级小官了,俸禄可以在洛京糊口,要来的话等下就出去报名登记,觉得自己还有其他才能的,继续回去按号码排队。
愿意今天来的,大部分都是没什么门路能把才学展现出来的,这时候能有一个出路,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
只是一些人对无品级小官还是不太能接受,选择回去排队,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
已经选好部门官位的士人出宫,其他人出去继续叫号排队。
三号是淮南人士,曹鲤,是个医者。
现场没有人懂医,朱平提议找个医官过来考核。
小白摆手:「无事,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