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4章 下诏(第1页)

薛崇训想了很多,然后又来到了金城那里,让金城代替三娘为他的想法做笔录。

因为他觉得金城好像天生对某些新事物很有理解能力,与其说是让她帮忙记录,不如说是一种倾述,倾述自己的思想。

前世有个人说了一句话给他的印象很深。

有一次他闲下来无聊,便随口对一个女人感叹了一句:独行是因为无人分享。

然后那个人说了那句话,当你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有人分享的哦。

当时他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所以记忆尤深。

而今到了“一定”程度,已位极人间,才有了新的一番境界,其实独行是无论谁都会面对的,哪怕他是人人奉承的天子。

所以才需要倾述。

薛崇训很随意的姿势坐在蒲团上说了很久,停顿的时候,干脆把双手抱在后脑勺上,仰躺在地板上了。

幸好金城的宫里一尘不染,就算是地板上也非常干净。

他躺在那里沉默了一会儿,转头一看正好看见挂在墙上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气势磅礴意境高远。

他忽然想起一个词来“卧游”,好像呆在屋子里也能感受到山川之间的意境。

安静了一会儿,他又继续缓慢地说道:“定好科举资格后,首先要改变是翰林院和国子监,然后才能设定分科、分级的科举体系。翰林院要分文、理、艺三类,而国子监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金城公主听罢脸上闪过一丝不解,薛崇训看在眼里,明白她的疑惑:为何还有艺这一类?

一开始就取消诗词歌赋的考试,而且试卷在批阅前要重新誊抄,书法也就不重要了,更不考丹青和音律,翰林院却要专门设这一类,不是和实用基调相悖?

薛崇训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但他认为这个和新科举奠定的实用性并不矛盾,因为他想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但他此举只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判断,却无法像推论公式一样对结果进行阐述论证。

更无人能帮助他进行论证,他是称孤称寡的人,是独裁者,所以有时候重大决策竟然只能靠直觉,也许这只是一场豪赌。

“文修史、参政、拟旨;理研究数学、物理、化学,顾问户工科;艺修书画、音律、棋艺等。”薛崇训慢吞吞地说完,又停顿了片刻继续道,“之后是分类科举的体系。但凡有生员功名的士人开始分类,第一种为进士科,考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主考经义和问策,乡试之后成为举人,举人可以候补做官;也可以进入国子监继续学习考会试、殿试成为进士;进士必然有官位,最低外放做县令,最有才能的人到翰林文院任职。

第二种考国子监的理学类,第一科就考数学,经义与问策科作为次要;这类监生可以考翰林理院,赐进士出身,之后在翰林院研究理科,或出任中央户部、工部官职;也可以候补地方各级户、工科官位。

第三种直接考武举,武举可以到飞虎团训练之后任命为武官;也可以继续考武备堂,赐武进士,为大将之才。最后一种是对于琴棋书画有造诣和突破的人,最后可以进入翰林院,也赐进士出身。”

薛崇训初步拟出这一套制度,以科举所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再配以其他两种次要的授官方式作为补充:一种是有出身和爵位的贵胄世袭爵位,逐代降低勋爵;另一种是有功劳的大臣子弟可以免去前期科考,直接进入国子监为“萌监”,能以举人的身份授官,也能直接和其他国子监生一起考三科进士。

他构思之后又拿来笔录的草稿亲笔进行修改和整理,反复斟酌和思索,这个过程花了好一段时间。

最后自认为以明代制度为框架的体系还算比较合理,终于接见了苏晋,准备让这份卷宗开始实施阶段。

卷宗作为密文交到苏晋手里,不得公诸于众,薛崇训让苏晋先看看,然后才决定愿不愿意接手。

在召见快要结束的时候,薛崇训很认真地看着苏晋道:“你不是一定得办这件事。”

热门小说推荐
快穿之我在年代文里抱大腿

快穿之我在年代文里抱大腿

生活作风太过奢靡,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有苦就躲,有福就享,因为生性太过喜爱享受,余袅袅被看她不顺眼的主神贬到专门往年代文里做任务的部门。让她去那个什么都贫瘠的年代里可着劲儿地吃苦受罪,但是!想让她受罪?她偏不!没有条件享福,就创造条件享福!抢走女主的大腿,吃香的喝辣的,考大学开小店,干什么成什么!1八零年代真假千金娇气美人袅袅VS清冷禁欲哥哥2开局两个娃被迫当奶妈娇软美人姑姑VS黑市糙汉大佬3七零年代下乡女知青娇气城里女知青VS骨健筋强乡下泥腿子4年...

万界大债主

万界大债主

每天五更,稳定更新!沈万三,借你的聚宝盆能还了吧?这都拖了几百年了,你赶紧还!悟空啊,金箍棒该还了吧?你想赖账啊!太白老头,炼丹炉还没用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