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现在的唐朝科举,可是没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说法。
这些称呼分别出现在历史上的三个时期。
比如状元,最早开始于唐朝。
而榜眼是北宋的事儿。
至于探花则是出现在南宋。
要到了明清时期,才成了定制。
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即所谓的三鼎甲。
再有眼下初唐的科举制是一年一考。
也没有地方先层层筛选的流程。
而是在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
投递履历表,也就做投状。
于是等到庄舟说出,把科举制定为三年一考。
并将科举流程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
作为一个读书人,要想取得进士功名。
首先要参加由县一级组织的童试。
通过考试的考生,不论年龄大小都被称为童生。
有了童生身份,便等于有了真正的读书人身份。
童生再参加院试,通过者称为生员。
俗称秀才。
此后,秀才便可进入州、府一级的考试,也就是乡试。
一般在八月举行,也称秋闱!
通过者称为举人。
乡试第一名也被称为解元。
有了举人身份,便可以入朝做官了。
不过不是说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而是要等到有官员空缺才行。
举人可以接着参加会试。
这是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于乡试次年在京都举行。
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又称为春闱。
通过者称为“贡士”。
会试第一名也被称为会元。
最后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会试通过者皆可参加殿试。
殿试一般不再淘汰。
但根据其成绩列为三甲。